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MEPM | 酒店机电设计的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MEPM | 酒店机电设计的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2023-10-09 12:18:00

PART 1  客房区的机电系统设计原则

 

其一,最大化的保证在必须对机电系统进行维护时,将对客人的打扰降到最低;

其二,最大化的保证客人对供电、供水、供空调的舒适差异性的需求。


上述两点原则的绝对性,随着酒店星级的提高而提高。这两项原则,决定了客房层机电系统机房及管井的位置选取、管道阀门的设置、检修口的设置、水管道管路敷设走向等多方面的设计要点。

 

比如,我们要求竖向喷淋管道在各楼层的水平分支管道上所安装的阀门,必须设计在核心筒的管道井内。如果设置在走廊天花上,一旦需要检修,会造成工程部人员占用走廊空间而打扰客人。

 


1. 公共区

 

24-1.png

 ▲ 温州滨江万豪酒店大厅公区( 机电设计@MEPM )


 24-2.png

 ▲ 温州滨江万豪酒店餐厅( 机电设计@MEPM)

 

对于公共区,一般包括大堂、大堂吧、全日餐厅、特色餐厅、中餐厅、西餐厅、宴会厅、会议区、康体健身及游泳池、SPA等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其各自的功能及运营特点。

 

比如宴会厅,经常会等分划出三个区域,以便分别或整体使用。同时,宴会厅的三个区域入口处一般会设置小型的茶水配餐间。宴会厅外为宴会前厅,一般在茶歇时备有茶点轻餐。

 

了解这些,机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要考虑为宴会厅设置三套独立的空调系统。而宴会厅前厅绝不是按简单的走廊考虑人员密度,会议间歇可能至少有80%的参会人员集中在宴会前厅停留20~30分钟的时间。

 

再比如,由于宴会厅三个区域可能分别使用,在分割上自然形成了三个防烟分区。往往设计中采用一路排烟管道跨接横穿三个防火分区的方法,会导致串声问题。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餐厅厨房。各类型餐厅一般均有独立厨房,有些餐厅合用厨房。一方面,在运营上要区分后勤区的粗加工中央厨房与公共区的各个餐厅厨房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区分后厨及明厨的关系,这些涉及到空调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问题。

 

公共区的机电系统设计原则,总结为:

 

其一,最大化的保障各个区域的可独立运行;

其二,最大化地避免将为某一区域服务的管路系统,敷设在另外的功能区域内。

 

2. 后勤区

 

24-3.png

 

对于后勤区,一般包括卸货平台、粗加工、员工厨房、员工餐厅;员工更衣、员工淋浴、洗衣房及收发;员工入口、员工制服、员工办公区;工程部区域;核心机房区域等。

 

而粗加工区域,又包含了干湿垃圾房、裱花房、蛋糕房、红酒库、调料库、面点间、各类型冷库设施等等。

 

后勤区域,在运营上会尽量考虑流线的独立而避免交叉。比如在货物流线上,避免净污交叉;从人流上,避免餐饮部的正常配送,同客房部的衣物配送、工程部的设备维护巡检流线等交叉。

 

机电设计需根据这些流线布置、各功能房间的具体用途,合理的考虑机电用房的安排,管路系统及气流组织的考虑等事项。

 


PART 2  关于设计标准

 

一般五星级酒店管理公司,大多都有自己的机电设计标准以适应其品牌特性。其酒店设计标准的表述和关注的内容,往往均从运营的角度提出机电设计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和国家规范标准是有区别的。

 

举一个例子,一些酒店标准明确提出在酒店主入口落客区附近,在考虑小市政设计时避免设置外线检查井,尤其是污水井、雨水井等。其考虑的重点是避免工程部人员进行正常检修及维护时对客人的落客产生干扰。

 

再比如,对于客房层闭路监控的摄像头,在考虑符合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酒店设计标准还经常提出在布置上需考虑对客人隐私的保障以及避免产生不适的感觉。

 

从原则上,我们总结大多酒店机电标准,均需遵从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原则。

安全性,不仅仅是对系统安全性运行的要求,还包括了可以安全施工、安全维护的内涵,从而达到对整个楼宇、客人以及酒店员工的保护。

可靠性,主要考虑在可接受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出现时,机电系统仍能在一定规定范围内运行的可靠性,以确保酒店的正常营业。比如2008年南方雪灾,造成大面积区域性供电线路损坏,而一些高可靠性的国际五星级酒店仍具备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这就是可靠性备灾性的体现。

从可持续性上来说,主要需要考虑酒店机电系统的技术先进性。

 

从内容上,在机电系统详细的标准定义上,一般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机电空间布局的要求。机电空间主要包含了机电用房、管道井等。比如大多酒店标准,明确提出空调机组不允许吊装,必须设置在空调机房内;比如对于大型制冷机组等设备,其机房的布局需要避免设置在有明确噪声要求的周边或上下。

    2.对于核心系统,包括制冷站、锅炉房、生活给水设施、变压器等,均有备用率的要求。在分析备用率采用时,需要详细考虑项目大市政环境、运营特点、能源供给状态等,详细进行分析;

    3.对于各个功能区的机电特性要求。包括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空气换气次数、新风量指标、允许采用的空气系统形式、供水温度、噪声要求等等;

    4.对于各个功能区的机电点位,尤其是强电及弱电点位,需有明确要求。比如在前台接待设置的强电插座数量及位置、网络接入口数量及位置、监控摄像头数量及位置及其覆盖角度等;再比如对于不同类型客房的卧室及卫生间内的插座、网络、开关等等。


所有这些,均是以围绕酒店经营状态下的运营要求及客人适用要求而考虑的标准,往往是酒店标准中的重中之重。

 


PART 3  酒店机电空间的考虑

 

机电空间,指的是所有需要占用建筑面积的机电用房、管道井、电梯井道等等。在分类上,可以大体分为:

    1.中央机房。包括制冷站、锅炉房、换热站、冷热生活给水机房、中水处理机房、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水池及泵房、消防控制中心及各类弱电机房等;

    2.次要机房。包括空调机房、风机房、隔油间、电梯机房、气体灭火气瓶间、游泳池设备机房等等;

    3.管道竖井、管道夹层、设备层等;

    4.运行和维护机电设备所必需的通道、值班室以及控制室等;

 

在考虑机电空间的整体规划上,很多酒店由于前期设计考虑不全而带来诸多问题。从整个工程管理的角度,由于机电空间涉及到占用建筑面积,故而如考虑不周,会带来对建筑平面及结构的影响,且如结构已开展施工甚至封顶,则会产生项目的硬伤。在机电空间的考虑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l   物业划分的问题

所有机电用房,务必位于酒店的物理管理区域之内。综合体项目庞大,涉及到公寓、酒店、办公、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建议在前期方案阶段,首先需要明确各个业态的物理界面,即未来酒店管理公司所管理的物业范围,包括停车位等,以避免为酒店服务的机房位于其他管理管理业态内。

 这么考虑的原则,是以运营为出发点,尽量减少及避免未来酒店运营的工程部团队在维护设备时需穿越至其他物业团队的区域。同理,亦要避免其他物业的机电用房,位于酒店的物业管理区域之内。

 诚然,上述要求结合一些项目的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易实现,所以一些酒店公司标准也提出了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必须设置避免他人进入的安全措施,以及有酒店工程人员可以随时方便进出的通道。这也侧面反映出关于机电用房必须设置于酒店管理的物理范围之内的运营考虑。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餐厅厨房。各类型餐厅一般均有独立厨房,有些餐厅合用厨房。一方面,在运营上要区分后勤区的粗加工中央厨房与公共区的各个餐厅厨房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区分后厨及明厨的关系,这些涉及到空调通风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问题。

 

l   核心机房的布置考虑及设备运输

核心机房的地位,相当于整个酒店的能源中心。

一般来讲,这些机房均会设置在地下层的后勤区域。在整体布局上,一方面,要统一考虑后勤区流线问题。从经验上,可考虑在有条件且符合设计规范时,尽量使这些制冷、供热、供水以及供电的中央机房尽量集中且靠近工程部办公室。这样,有利于工程部人员用最短的路线实现日常维护管理,并最大化地确保和其他的物流、餐饮等流线产生交叉。这就需要机电各个专业紧密配合综合考虑布局,并与建筑师沟通。

很多项目经常出现后勤区流线混乱的问题,从机电角度的原因,就是各个专业不沟通,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单一考虑我们常规所说的“中央机房位于负荷中心”的原则。

另外,这些中央机房内部均为较大型设备,如制冷机组、柴油发电机组以及锅炉房等。机房集中,有利于统一考虑设备运输问题。

在考虑设备运输时,既要考虑一次运输,又要考虑未来运营期间设备更换的二次运输。由此,吊装口的设置位置以及运输路线的分析,是酒店前期方案设计就要详细考虑的内容。

一般我们建议两条原则:其一尽量采用垂直吊装,避免过长的水平运输路线;其二,宜将吊装孔设置在室外。

 

l   机房的面积确定

所有机电用房的面积,除遵从国家设计规范外,均以确定型号的设备可方便、安全的运行、维护、检修以及更换为原则。

是否方便检修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安全地通过,是否方便设备拆卸时所必需使用的大型工具、是否有设备拆除更换时的临时的堆放场所等,均应是设计时在考虑机房面积时考量的尺度。

尤其对于一些大口径管道,安装的阀门手柄首轮的尺寸都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如果设计时不考虑这些细节,一个阀门就足以堵塞住整个维护通道。

 

l   机房的排水

需要强调的一点,凡是涉及到水管道的机房,包括设备转换层等,均需考虑有效的排水设施,做好防水工程。目前许多设计习惯仅留地漏排水,而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对这一点要求很高。

一般在设计上需避免无组织排水,而必须采用排水沟排水的方式。这样,在运营时,一方面有利于机房的卫生性、维护便利性;另外一方面,最大化的避免无组织排水潜在的对下层的渗水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酒店在开业运行中,上层的机房由于防水工程施工不合格而渗水,损坏了下层的精装吊顶。

如果采用排水沟排水的方式,结构上一种做法是往上做垫层;另一种就是往下做降板。

第一种方法往往不建议,这样会导致室内地坪会产生高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这一点在机电空间上的考虑如果不周全,后期改造起来由于涉及结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l   空调机房及风机房

空调机房亦或风机房,属于相对面积占用较小,但非常分散且数量较多的机房。国内设计习惯,往往为了节约建筑面积而将其吊装;如果由于吊顶空间的限制,则又以大化小。这样会带来几类问题存在:

    1.吊顶上设置设备且分散,酒店运营期间日常维护量大,且导致维护人员经常出现在客人容易集中的区域;

    2.吊顶上设备过多,将留有过多检修口,非常影响酒店精装效果

    3.风机噪声问题难解决

 

l   机电管井

机电管井占用建筑空间较为分散。在处理机电管井的问题上,总的原则是考虑如何尽力避免检修时对客人的干扰,需从如下方面疏漏:

    1.由于机电各专业不沟通,导致机电管井不能有效合并综合。如给水管道井和空调水管道井各自独立却仅仅相隔几米,这样导致空间浪费、日常维修困难,以及室内设计非常难处理无法保证精装效果;

    2.在设计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管道井的检修避开客人经常通过的区域。比如对于核心筒式的建筑体,建议将核心竖向机电管道井有效布置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检修通道,以避免大量的管井检修门设置在客房走廊内。

    3.有些设计,尤其是一些酒店设计中涉及到边角客房、异型客房,非常容易出现管道井设置在客房内的情况。这种设计方案,一般国际五星级酒店管理公司是绝不接受的。

 

l   屋面机电

屋面机电,需合理规划冷却塔、风机、出屋面的土建风井、卫星天线等等设备的整体布局,后期建筑设计是否有屋面景观、屋面露台,甚至于屋面露天泳池的规划。避免机电设备设计完成后,一切概念均成为浮云。

建议在方案设计阶段,必须完成屋面机电设备的布置图纸,通过屋面设备的平面分析,反过来寻找室内机电系统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通过不断的调整,尽力将屋面设备集中设置,创造为景观设计预留出更多可用面积的可能性。

 

l   噪声及景观问题

这是一类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机电设备产生的噪声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如果在布局上将将机电用房设置在人员密集、人员办公等场所的相邻或上、下层,极有可能在未来对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还有一些机房,由于通风、泄爆的考虑等,而在机房的位置选择上必然导致通风口及泄爆口位于酒店首层正入口或客人经常抵达的景观绿化带区域。这些问题,均应是设计中力求避免的问题。

 

l   关于机电空间小结

关于机电空间,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将上述所有关于机电用房以及机电管井的问题做通盘考虑,我们建议一版完善的建筑图纸,已经充分的表现了这些机电空间的需求,同时建筑设计师进一步结合防火分区,进一步整体论证这个建筑平面的合理性。

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最大化地避免后期的设计调整,甚至于施工后产生重大变更而带来经济的损失。

 


PART 4  酒店核心机房及系统的要点

 

1、中央冷源系统


大多五星级酒店管理公司对空调制冷机组的备用率及机组匹配性均有明确的要求。其考虑原则一般如下:

一方面,在考虑任何一台机组损坏或正常检修时,其他机组仍能保证至少提供总冷量的75%左右。为什么是75%,其实就是假定在夏季计算负荷下,当确实出现损坏或检修情况,亦首先需全面保证任何客人所能抵达的区域的空调运行正常。从负荷分配上,这部分区域大体占总负荷的75%左右。在传统设计中,往往设计师习惯采用3x33。3%的机组搭配方式,则不能满足酒店运行可靠性的要求。

另一方面,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类型,大多类型的酒店(无论是城市商务型酒店,还是度假型酒店),其周期性负荷的变化率相对较大,其负荷的变化除受季节气候变化外,更多地受酒店入住率、旅游旺季淡季的规律等因素影响。尤其在淡季,酒店入住率较低时,酒店运营往往采用仅开放几个楼层进行售卖外,其他楼层进行封闭以便节约空调能源。基于此,一般在机组搭配时,我们建议以入住率为15%~20%为运营条件,校核在供冷最低负荷时,所配置冷机的运行策略问题。

再次,往往大家忽略的问题是冬季供冷问题。尤其对于酒店项目,公共区的建筑设计体量往往较大,涉及到大量的餐厅、宴会厅等,且其大多位于内区。往往大家在负荷计算时,忽略掉足够的内区人员负荷、食品散热负荷以及灯光负荷。这些区域,往往有冬季供冷的强需求,在考虑机组配置时,必须进行冬季冷负荷的校验,并从节能的角度考虑采用冷却塔免费冷的方式进行供冷。

 

总结上述,对于酒店中央冷源的考虑,必须结合几个关键词统一设计: 备用率+低负荷运行+内区负荷+免费冷。解决好这几个基础性问题,一般机组配置不会出现问题。当然,结合项目实际,亦可进一步考虑一些机组热回收利用、变频机组等技术方案,这些就是简单问题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很多设计师忽略负荷分析,盲目采用变频机组配置的方式解决负荷变化问题,我们是不赞成的,设计师应首先考虑台数调节的解决方案。

 

2、空调水系统管道制式选择问题

 

空调水系统选择两管制还是四管制,是在做高端五星级酒店项目时经常讨论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五星级酒店管理公司均要求采用四管制;而国内的传统设计出于投资以及节省管道空间的考虑,往往更愿意考虑采用两管制。

 

其实,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归根结底首先要考虑客人的需求可能性。假定在过度季节可能出现的需求,举例如下:

    1.同一个客人在某一个房间,其在夜间可能有供热的需求;而在中午有供冷的需求

    2.在中午的相同时刻,同一楼层,南向房间的客人可能有供冷的需求;而北向房间的客人则有供热的需求;

    3.在中午的相同时刻,同一朝向的房间,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20层客房的客人可能有供冷的需求;而5层客房的客人可能有供热的需求;

 

而在冬季,尤其在公共区比如一些有外墙的餐厅、会议室等,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存在人流上的波峰波谷从而导致内区负荷的占比以及波动变化因素较大,则存在同一天内不同时段供冷供热需求的不同。

 

从运营层面,星级越高,则意味着对于上述客人差异化需求的满足度要求越高。

 

从技术层面上,在一年内有客人存在对供冷或供热不同需求的区间,如过渡季节,且这个区间的时间段越长,则对四管制的需求则越强。

 

所以,在空调水管制式选择上,既要结合运营层面,又要结合技术层面进行分析。

 

3、锅炉房设计

 

大多可能更重视制冷机房的设计,其实锅炉房的设计难度更大,主要在于:

    1)热负荷类别的确定

    除空调热负荷外,往往大家忽略了其他类型的热负荷,包括冬季防冻及采暖—如地板采暖—热负荷、卫生热水热负荷、通风热负荷、游泳池池水热负荷、工艺热负荷—如厨房、洗衣房等。


    2)负荷性质的确定

    不同于冷负荷,对于热负荷,从性质上可划分为全年热负荷及季节热负荷。


    3)热源性质的确定

     需要考虑市政的热源条件。尤其是一些南方城市完全没有热源,故而需要完全考虑自建锅炉房完全承担全部的热负荷,且需考虑一台锅炉检修状态下其他锅炉的备用性,而导致锅炉房设置容量较大;

    大多北方城市具备市政热源,则建议在冬季工况下,优先由市政承担空调及采暖等季节性热负荷,而其余如卫生热水等全年性热负荷,仍由自建锅炉房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考虑锅炉的备用率,往往是设计的难点,不同的配置方案会出现较大的不同。

    建议此处处理的两个原则是:其一,出现任何风险,均有一定的符合标准要求的备用率;其二,不考虑不同风险的同时出现。

 

    4)锅炉类别的选择 

    原则是尽量不选择蒸汽锅炉。对于必须的厨房、洗衣房以及蒸汽加湿系统等,尽量以大化小选用小型的蒸汽发生器,就地设置与厨房、洗衣房等区域。这样的考虑主要来源于蒸汽管路系统相对复杂,跑冒滴漏容易发生,对于运营期间的维护管理工作较繁重。

    另外,大多酒店均要求采用燃油燃气两用型的锅炉,实质为以能源备用而提高可靠性的方式。

    对于以燃气为主的锅炉系统,其油料的储存,一般日用油箱可同柴油发电机组的日用油箱合用,室外油罐可按满足柴发要求的计算值进行考虑即可。

 

    5)锅炉烟囱的考虑

    从酒店运营角度,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其一,要求符合环保要求;其二,烟囱位置的选择,尽量避开客人视线所能触及的区域之外。

 

4、空调水管环路设计

 

空调水环路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工程经验,有如下几类问题需要重点考虑:

 

第一类,环路划分问题:

建议环路的划分以酒店功能区的划分为基础,同时要考虑末端设备,一般可划分为至少六个单独环路,即:客房层的风机盘管及新风机组的分别环路;公共区的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的分别环路;后勤区的风机盘管及空调机组的分别环路。

尤其在后勤区及公共区,如有条件,亦建议将厨房区域的供水划为单独的环路。

这样的考量,主要是根据经营状态,可以灵活方便的对各个区域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则是为各个区域的计量打下基础。

当然,从技术上,由于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的不同,空调水系统与采暖系统—如地板采暖系统—的水环路,务必分开。

 

第二类,平衡设计问题:

在此方面不可随意,绝对不容许不进行水利计算以及合理的平衡设计,不得依赖于滥用各类型平衡阀。

建议的设计原则为:首先是优先考虑管径及环路平衡,即充分进行水利计算,并进行合理管径的选取以及合理环路的设置,达到平衡;其次是采用设置开关阀门平衡,即在管径及环路平衡方式无法有效时,采用合理设置的分段阀门调节的方式,进行平衡;最后,对于局部的子环路,可以适当考虑平衡阀。

 

第三类,管道补偿问题:

目前,几乎每个项目都存在这个方面的疏漏。大多设计根本不考虑补偿设计,而转换为施工单位及设备厂家进行设计。

往往补偿设计与整个系统的整体考虑有关、包括设计温度、压力、管路走向、运行工况变化等各种因素,如果在此方面不给予任何设计而仅仅依靠施工单位解决,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笔者曾经历过的项目案例,有项目在施工完毕验收时,为非供暖季节,管道仅作常规打压试验。项目运营后真正进入供热工况后,伸缩力把管道全部拉断,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5、防冻及采暖设计

 

首先,要对国际五星级酒店的舒适性要求有充分的理解。根据特定的气候条件,对于大堂、游泳池、SPA、边单元客房、以及一些进深尺度较大的客房等,除空调采暖外,还需考虑采用补充地板采暖等方案的必要性;

 

其次,需考虑极端天气,对于后勤区的有水管路的机电用房的防冻问题。卸货平台、车库的防冻问题。一些酒店标准,在客人经常抵达的室外区域,尤其是落客区域等,还需设置融雪装置等。

 

6、酒店给水的相关问题

 

酒店生活给水,首先是给水水质的要求。大多国际五星级酒店对生活给水水质有着极严格的要求,进而要求市政生活水进入酒店后,在给水机房内首先设置水处理设施。

 

往往在项目的最前期方案设计中,一方面,我们要求落实给水机房的位置及空间大小;而另一方面,往往尚无项目市政的水质条件。这种情况,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市政给水的水质一定满足酒店要求而不进行水处理设计的话,随着项目后期市政水质的明确,就有可能带来项目的设计调整。

 

我们建议在没有水质报告的时候,先考虑在生活水处理机房内考虑预留出设置水处理的位置,即使未来确定市政水质符合要求,此位置的面积宜可退还给建筑专业做其他用途考虑。

 

( 部分内容引用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底图.jpg